共享储能发展“前夜”:环球精选

来源:高工锂电 | 2023-02-16 17:32:43 |

2023年,共享储能产业形势不断向好。

共享储能是指多个新能源场站为满足配建储能功率和充电时间要求,将新能源内部配建储能,采取集中建设方式(含自建、合建、购买),整体接入电网侧的储能设施。

(来源:微信公众号“高工锂电” ID:weixin-gg-lb 作者:高工观察)


(相关资料图)

共享储能主要意义在于:

·共享建设。发电、电力等各类企业自建或共建,最终众多企业主体共同运营共享储能。

·共享设备。可采用长期容量权益和储能服务租赁,实现储能设备租赁。

·共享资源利用。基于电力系统及其他储能单元的调节,既可调峰辅助服务,也可调频辅助服务。

·共享服务。满足众多企业能源管理、电网售电、定制用电的需求等各项服务。

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共享储能模式可基于市场获得更大收益。

2023年1月中旬开始,全国31个省市区陆续发布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2023年及今后五年省政府工作重点;其中新型能源体系、新型储能、抽水蓄能、源网荷储、多能互补、新能源电池等也被列入多省2023年工作重点。

事实上,自从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文明确“鼓励探索建设共享储能”后,山东、湖南、浙江、青海、河南、内蒙古等20多个地方能源主管部门相继出台配套政策,把共享储能作为开发建设储能电站的重要方向。

2022年,全国共享储能报备项目数目一度出现“井喷”。据不完全统计,陕西、山东、浙江、河北、四川成都、安徽、广西、湖南、青海、河南等十省市先后公布新型储能示范项目216个,规模合计22.2GW/53.8GWh。其中新增的共享储能项目达到38GWh。

基于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逐步开放和完善,2023年,共享储能发展或将迎来爆发“前夜”:配储模式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共享储能有望上升为主流模式。

盈利性是关键

盈利机制是共享储能发展的关键。电力市场建设正在推进中,共享储能作为新的市场主体,参与辅助服务、现货市场规则是“关键中的关键”。

一方面,2022年电价机制下,独立储能充电的时候,需缴纳输配电价、政府性基金和附加等,过高成本影响共享储能参与调峰、现货市场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2021年以来,受上游锂材料上涨,储能整个产业链全线涨价。初装成本较高成为掣肘共享储能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

尽管2022年共享储能向上趋势明显,但因盈利性不足引得市场上不断出现共享储能“虚假繁荣”的声音。

2022年底以来,碳酸锂等原材料成本压力得到缓解。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碳酸锂已经保持三个月连跌态势,电池级碳酸锂均价跌破45万元/吨,较去年11月上旬的最高点下跌幅度超15万元/吨,且目前价格仍在进一步下探。

此外,全国电价机制改革不断深化,电力交易市场正在加速构建。峰谷差价超过0.7元的省市已经超过了34个。

以国外运行成熟电站的市场化收益为例,电能量费用及容量费用是最主要的部分。独立储能电站参与电力市场可达到非常可观的收入,IRR达19%,其中峰谷差套利、调频、旋转备用、容量市场补充等也是重要的收入来源。

2022年以来,相关商业模式已经进入早期试点阶段。随着储能成本降低、电力机制不断完善,共享储能商业化进程加速趋势明显。

配储变 “租赁”储能

相对强制配储,共享储能有望成为未来储能的主流方式。

首先,共享储能相对单独的风光强制配储,收益率大大提升。目前,配储是风光项目的成本项,减少弃风弃光的收益性不高。有关数据测算,配储将拉低风光项目整体收益率约1%。但共享储能可让很一部分风光项目将配储变成“租赁”储能。

共享储能主要有有调峰服务补偿、峰谷价差套利(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容量赁、容量补偿等收费方式。

辅助服务中,火储联合调频项目回本年限逐渐缩短,一些项目在2022年最快1年时间实现回本。

但调频经济性具有不稳定性。目前依然处于调频市场的早期阶段,各省政策在陆续出台,会有一定的时间窗口,先发企业可能得到阶段性比较好的收益。

基于租赁可以有效降低配储成本的大前提,共享储能将是市场化选择的必然趋势。

业内人士指出,基于当前的市场情形,最先起步的可能是发电集团内部共享储能,因为集团内部不太存在租赁不饱满之类的风险,第三方储能也将逐步进入。

储能综合能力影响最终效率

共享储能要实现多种收益,那么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需要更高性能的储能综合能力。

比如,要实现对储能电站的调用需求,则需要循环寿命、运维成本、可调度性、系统稳定性等的功能性指标会逐步体现。

从2023年开局的中标价格来看,共享储能电站要有更好的表现,对储能设备和集成的要求会有实质的提升。

总而言之,共享储能经济性效能很大程度取决于设备、集成、运维、运营的实际能力。

从储能系统来看,智能化、数字化将提高综合性能。而伴随储能系统原材料、核心零部件技术迭代和供应链成熟,集中式、组串式、高压级联式、集散式、模块化等集成方案逐步优化,储能综合能力将有质的提升。

从储能电池的角度来看,长循环寿命、高安全、低成本,提升系统循环寿命,都是支撑储能真正运营的重要方向,基于2022年、2023年的两年的储能电池产能规划、投产数量以及竞速来看,将加速推动储能产业走向纵深。

混合储能胜算几何?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储能运用场景的复杂性,当前业界还提出“混合储能”概念。

近日,许继集团承接的华能集团福建罗源电厂超级电容混合储能辅助火电机组AGC调频示范项目全功率投运成功,标志着“超级电容混合储能辅助火电机组AGC调频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项目成功实施,该项目也是国内首个大容量超级电容混合储能调频项目。

从各技术路线来看,锂电储能综合性能最为均衡。抽水蓄能主要擅长容量型长时调峰。超级电容主要用于提高电能质量。在超过4小时时长的电站,容量型电站比如液流储能方案、压缩空气有比较好的优势。

为了满足多样化需求,储能很可能需要采用混合储能的方式,实现最大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钠离子电池量产开启“倒计时”,长期来说,钠离子电池成本较低,可实现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但是短期来看,钠电池依然处于产业化早期阶段。

混合储能被称为一些应用场景的“优化方案”。高工储能分析,随着储能走向纵深,为了满足不同使用场景的需求、达到最优可调用性和综合成本,混合储能或将成为共享储能流行路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