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年光伏组件出货量TOP10榜单上,“正泰”的名字始终在列。
这一成立于2006年的老牌光伏制造企业,背靠低压电气、新能源“双龙头”正泰集团,但始终略显低调。
(相关资料图)
不过,纵观正泰新能足迹,去年TOPCon新品发布,短短4个月后首片电池组件下线,年底至今密集签单发货,不仅跑出了正泰“加速度”,且率先扣响了行业新一轮技术竞赛的“发令枪”。
站位新起点,正泰新能加码提速,致力于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光伏组件供应商。
跨入n型赛道
p、n组件成本年底打平
时间拉回至去年4月,正泰新能新一轮征程率先鸣枪。4月26日,正泰新能重磅发布ASTRO N系列n型TOPCon组件新品,包括ASTRO N6(700W+)、ASTRO N5(630W+)、ASTRO N5s三大组件产品系列,面向地面电站、大型分布式电站及户用全场景,拉开了龙头组件企业n型转型大幕。
随着主流技术PERC电池效率逐渐接近“天花板”,由p向n转型可谓大势所趋。而当同行在n型诸多技术路线彷徨之际,正泰新能大举进攻TOPCon。
“TOPCon是现阶段最合适的迭代技术。”正泰新能全球产品技术服务总监周盛永指出。在他看来,TOPCon的优势在于生态兼容性,可充分利用原有PERC产业链,材料、设备国产化迅速,生态更加成熟。
另一个关键优势则是光伏产业的核心痛点——降本增效路径清晰。TOPCon电池的最高理论效率为28.7%,2022年行业量产平均效率约24.6%,头部企业大都已超过25%,提效速度非常快。
周盛永介绍,目前正泰新能TOPCon电池量产平均效率达25.3%,并且对未来进一步的降本增效有清晰的规划,包括硅片减薄,膜层优化,正背面栅线金属化改善等。
2022年7月,正泰新能Astronergy首片n型TOPCon电池、组件在海宁智能制造基地成功下线;2022年4月签约位于德国勃兰登堡的Döllen电站项目,总容量为154.4MW ASTRO N5组件,并于2023年3月完成全部交付,助力建成欧洲超大型TOPCon光伏电站;2022年12月16日,正泰新能高效ASTRO N系列组件签单澳大利亚,供货新南威尔士州Walla Walla 355MW光伏电站;2023年3月,正泰新能中标Atlas Renewable Energy公司巴西902MW Vista Alegre光伏电站项目,为其供应454MW ASTRO N组件……
据第三方机构统计,截至2022年底,TOPCon的落地产能达81GW,2023年底名义产能有望达到477GW,直追PERC。
“2023年TOPCon绝对是爆发式的增长,而不是逐渐的递增过程。”周盛永预期,“正泰新能的快速布局正逢其时。”
这一方面在于TOPCon产品的单瓦发电量增益逐步被客户接受认可,TOPCon度电成本优势明显,终端用户对n型产品部分溢价的接受程度也随之逐渐增强;另一方面则是TOPCon与PERC成本的逐渐缩小,拉平趋势明显。
周盛永做了详细拆解。组件成本包含硅成本、电池非硅成本以及组件端非硅成本。在硅成本方面,由于没有激光划割工艺,TOPCon电池硅片可以做到更薄,假设目前p型硅片为150μm的厚度,那么n型硅片厚度可以降15-20um,而这个减薄空间即可弥补n型硅片与p型硅片的单瓦价格差。
在电池非硅成本方面,周盛永介绍,行业的TOPCon相较PERC大约高的地方主要在于浆料、设备及加工成本、良率等。但在组件非硅成本上,TOPCon可以提升20W+功率,从而摊薄非硅材料的单W成本,包括与面积相关的物料如边框、EVA、玻璃、包材以及与面积无关的接线盒等。“三者叠加,目前TOPCon组件与PERC组件的一体化成本已控制在0.05-0.10元上下,随着降本增效和规模化,今年底很有希望成本拉平。”周盛永表示。
不过,周盛永也强调,n型的另一大技术路线HJT在组件温度系数、双面率等多方面优势尽显,但当下突破成本障碍还有一段路程,“正泰新能对HJT、IBC等其他高效技术同时保持着密切跟踪及研究实验。”
马拉松加速
2025年组件产能90GW
踩准技术路线,正泰新能的下一个关注点落在扩充产能,这是龙头企业的成本杀手锏,也是市占“护城河”。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正泰新能组件产能20GW、电池产能13GW。在一线组件梯队略显低调。去年,正泰新能常务副总裁、首席可持续发展官黄海燕也曾公开表示,正泰新能当前的体量远低于这个品牌的承载力。
周盛永透露,正泰新能规划今年底组件产能提升至48GW,量产基地由此前的5个基地扩充至10个,至“十四五”末组件产能进一步提升至90GW,这是正泰新能管理层对于行业从p型到n型技术迭代的重要决策。
一年近30GW的产能扩容也充分展示了正泰新能提速的决心。“正泰新能流传着马拉松文化,马拉松前期以稳为主,接下来便是进入加速阶段。”周盛永说。
据悉,为充分提升竞争力,正泰新能TOPCon产能皆为新建产线。周盛永解释,相比旧有产线改造,新产线设备的产业效率、良率控制以及智能化、自动化程度,都将从品质管控、降低单瓦成本等层面带来极大优势。
与此同时,早在2022年第三季度,正泰新能彻底清理了182以下的小尺寸产线,这也意味着目前正泰新能的制造产能全部为高效产线。按照规划,到2023年底,正泰新能n型组件产能占比将达85%,而到“十四五”末占比将飙升至95%,极大增强高效产品交付能力。
值得重视的是,正泰新能通过战略入股硅料企业青海丽豪、硅片企业美科股份,以股权形式实现了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在周盛永看来,正泰新能不仅没有产业链短板,而且背靠正泰集团,贯通发、储、输、变、配、售、用电环节,整体抗风险能力更强。
而随着更多资本引入,正泰新能配置将拉至满格,“压力更大,同时动力也更大。”
2022年正泰新能组件出货13.5GW,排名提升至全球TOP7;2023年,正泰新能加大步伐,预期组件出货超30GW,n型占比70%以上,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光伏组件版图正揭开全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