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持续增强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在突发灾害、迎峰度夏等保电工作中,国家电网广泛应用无人机、充电方舱等科技手段、先进设备。
高效快捷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飞行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无人机、直升机等飞行器在电力系统中能够开展巡检线路、检修设备、带电作业等工作。使用飞行设备开展电力作业,具有高效、快捷、受地域影响小等优势,成为当今电网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
(资料图)
通过应用无人机、直升机等飞行设备,截至2022年,国家电网公司业务自主实施数量比率同比提升16.2个百分点。
直升机无法近距离观察,无人机航时较短,通过两者互补,可以达到精细化巡检的要求。如地震、洪水等灾害发生,无人机操作简便,有较强的容错能力,反应速度快,智能化程度高,可实现自主飞行及自动返航等多种先进功能;而直升机系统性能稳定可靠、机动灵活,可控范围大,航时长,动力足,可运送物资设备等,还能弥补无人机安全系数低的弊端,大大提高故障点检测的准确性,为故障抢修赢得宝贵的时间,为多方展开救援工作提供电力保障。
直升机及应用
过去,输电线路巡检都是由巡线人员爬山涉水,用目测和望远镜等方式开展,输电线路沿线地形复杂多样,不仅效率低,耗费人力和时间,而且局限性大,给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工作带来很大困难。直升机作为新型巡线方式逐渐应用于线路巡检工作中,可根据需求巡检线路,开展激光扫描、树障检测、红外测温等工作。
在直升机飞行巡检过程中,机身外带红外高清探头会实时捕捉电网运行情况和数据,在机载电脑中实现热成像。飞行结束后,电脑会自动生成一份电网“体检报告”,地面电网维护维修人员随后就能有的放矢地开展维护和修复工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与传统人工巡检相比,直升机巡检精度更高,可快速发现铁塔高处的隐蔽缺陷。与无人机巡检相比,直升机飞行距离更长,最大飞行距离为200千米左右,而无人机飞行距离一般为两三千米。
除满足日常电力线路巡航检查需求外,直升机航巡还将在应急救援、医疗救助、抢险救灾、物资补给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直升机+无人机+在线监测”的立体电网巡检新方式已普遍应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8月2日至4日,受台风“杜苏芮”影响,黑龙江牡丹江市出现连续强降雨天气,110千伏海长线多基铁塔被洪水冲毁。8月9日傍晚,国网空间技术公司使用直升机在黑龙江省海林市开展国内输电线路铁塔整塔吊装作业,这是国内首次独立自主开展直升机输电线路铁塔整塔吊装作业。
直升机吊装过程分为三步:第一步是相关人员在海浪河东边空地上组装好铁塔,并用绳索将铁塔与直升机连接在一起,然后乘坐冲锋舟前往海浪河西边的立塔地点;第二步,直升机起飞,将整个铁塔吊装到立塔地点的上空;第三步,空地联合组装立塔。步骤看起来简单清晰,但难度非常高——吊着又重又高的铁塔,在空中长时间悬停本身已经非常难,机组还需要控制飞机摆动幅度;运输到位后,要将16个地脚螺栓对准直径仅26毫米、约硬币大小的螺栓孔。作业开展45分钟后,整座铁塔的吊装组立完成。直升机的应用,有效解决了在特殊环境中无法使用常规起重设备的问题,进一步加快了受损输电线路的抢修进度。
无人机及应用
无人机全称为无人驾驶飞机,它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飞行器,在电力保供工作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电力行业,无人机被广泛应用于电网巡检、隐患排查、查窃电取证、电力服务等方面。
采用无人机巡查线路时,可以对输电线路本体缺陷、通道隐患进行快速检测,特别是在各种复杂地形、恶劣气候、灾害天气下,无人机可及时、准确、高效地获取现场信息,有效避免各种危险。无人机巡线提高了电网维护和检修的速度和效率,使许多工作能在完全带电的情况下迅速完成。
无人机具备易于操作、对作业环境要求低等特点,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电力检修单位开始使用无人机排除电力故障。
凭借高速、机动、灵活、智能化等特点,无人机在查窃电现场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查窃电无人机多为小型多旋翼无人机,它可以在升空后飞离控制人员的视线,到达预定位置后,将拍摄到的画面实时传回,进而发挥较好的调查取证作用。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处于机巡3.0阶段,应用的无人机主要分为小型多旋翼无人机、固定翼无人机、中型无人直升机、大型无人直升机。大中型无人直升机属于传统无人机机型,巡检范围可达到50千米,但因其与杆塔距离必须保持在70米之外,当需要进行精细巡检时,就需要使用多旋翼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