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焦点!广州氢能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加氢站100座以上!电力交易增加制氢用电品种!

来源:广州市发改委 | 2022-09-22 17:35:15 |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9月21日,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广州市氢能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21-2030年)的通知。文件中提到,广东省将氢能和燃料电池列为优先发展产业,通过政策鼓励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和氢能基础设施发展,将广州列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运营、加氢站基础设施建设等示范试点城市,并确定了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原则和目标、规划布局、分析周边产地资源现状、发展制约原因、氢能供应能力、项目安全性及保障等。利用电力市场改革的契机,探索在广东电力交易平台上增加制氢用电交易品种,以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力、核电及谷电等资源。

原文如下:


(相关资料图)

广州市氢能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2021—2030年)

前 言

氢能是新世纪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能源、清洁能源。为加快氢能产业发展,2020年广州市制定出台了《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提出将广州建成我国南部地区氢能枢纽,重点打造“一核心、一枢纽、三基地”产业布局,推动广州市氢能产业可持续、绿色发展。

为确保《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更好的落地实施,依据《广东省培育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广东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2020-2022年)》、《广东省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启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30年。本规划可作为规划期内广州市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依据,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支持。

本规划所称氢能基础设施包括制氢站、制氢加氢合建站、加氢站、储氢站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

本规划由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编制,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各区、各相关部门、研究机构和有关企业的大力支持,特此感谢!

一、发展基础

氢能已成为全球未来能源发展方向,并在部分领域实现了商业化应用。截至2020年底,全球累计销售氢燃料电池汽车3万辆以上,国内累计销售7350辆。全球已建、在建加氢站843座,国内已建、在建加氢站287座。

(一)广东省氢能产业发展相关政策

广东省将氢能和燃料电池列为优先发展产业,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和氢能基础设施发展。

《广东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2020-2022年)》明确,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及重点城市创建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示范城市,加快推进氢燃料电池车辆加氢设施建设,到2022年新建200个加氢站。截至2021年4月,全省已建成加氢站27座,其中佛山15座、广州5座、中山2座、东莞2座、云浮2座、深圳1座。

《广东省培育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到2025年,全省建成加氢站约300座,稳步推进加氢站、氢油综合能源补给站和液氢站建设,初步建成与氢能应用相适应的供氢网络;结合省内炼厂分布,合理规划沿海城市加氢站布局,整合利用省内大型化工氢源,提升低成本氢源供给规模化水平;全省制氢规模约8万吨。推进丙烷脱氢等工业副产氢、谷电制氢及清洁能源制氢等氢源建设,扩大氢能利用规模;支持PEM(proton exchange membrane,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太阳能光解水制氢等氢源低成本高效制备,加快金属板氢燃料电池电堆、新一代碳板、膜电极、催化剂、碳纸以及高压储罐、低压固态储氢、低温液氢系统等技术研发。

《广东省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按照适度超前原则,围绕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和专用车规模化推广应用需要,在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布局建设约300座加氢站;支持副产氢气企业建设氢气提纯(PSA)装置,满足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推广应用需要;结合变电站调峰需求,在满足安全前提下鼓励发展分布式制氢,氢燃料电池汽车专用制氢站谷期用电价格执行蓄冷谷期电价,探索结合电网调峰需求建设包含电解水制氢、氢储能调峰等功能的氢电综合调峰站,利用发电厂低谷时段富余发电能力在发电厂建设可中断电力电解水制氢项目、鼓励利用发电厂富余蒸汽建设蒸汽热能热解制氢项目。

201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将广州列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运营、加氢站基础设施建设等示范试点城市之一。

(二)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情况

《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提出了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和配套加氢站建设工作目标:

1)到2022年,环卫领域新增、更换车辆中燃料电池汽车占比不低于10%;公交、物流、工程服务、仓储、港口等领域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不低于3000辆;燃料电池乘用车在公务用车、出租车、共享租赁等领域示范应用达到百辆级规模。累计建成加氢站不少于30座。

2)到2025年,公交、环卫领域燃料电池汽车占比不低于30%,燃料电池乘用车实现千辆级规模的商业化推广应用。燃料电池汽车在物流、仓储、港口等领域实现商业化应用。氢能及燃料电池在电力、热力等领域实现小规模应用,在轨道交通、船舶、航空实现示范应用。累计建成加氢站不少于50座。

3)到2030年,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在汽车、轨道交通、船舶、航空等领域的装机量累计超过10万套。累计建成加氢站100座以上。

(三)广州市及周边地区氢气资源现状

广州市及周边地区目前具有较好的氢气制备条件,发展氢能产业的基础良好,目前已有广石化、广钢气体、林德等氢气生产企业。广石化一期供氢能力为1500吨/年,广钢气体供氢能力为1000吨/年,林德供氢能力为1000吨/年。截至2020年,广州已经形成3500吨/年的供氢能力。

珠三角地区附近也有石化、化工生产企业有工业副产氢,具有提供燃料电池氢气的潜力。例如:位于东莞市立沙岛的巨正源丙烷脱氢制聚丙烯一期项目年产氢量为2.5万吨,二期项目建成达产后年产氢量最大可达20万吨。

此外,已经有多个企业准备利用部分弃电、弃风、弃光、弃水资源和电网谷期低成本电力来开展电解水制氢,形成多渠道氢源供给。

(四)广州市加氢站及氢燃料电池车示范情况

广州市2017年10月发布《广州市新能源汽车发展工作方案(2017—2020年)》,黄埔区列为试点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在全市率先发布《促进氢能产业发展办法》(“氢能十条”),为广州市营造良好的氢能发展奠定了基础。截至2021年4月,黄埔区作为示范区已建成加氢站5座,分别为联新东晖加氢站、知识城(新南)加氢站、东区加氢站、力康加氢站及开泰北加油加氢合建站。在公交、冷链、环卫等领域,全市专用车、物流车、公交等领域氢燃料电池汽车投放量近200辆,累计安全平稳运行超过160万公里。2021年,广汽集团已投放10辆氢燃料电池乘用车。2021至2023年黄埔区将投放500辆氢燃料电池自卸车。

由于氢能产业是战略新兴产业,产业发展所需标准、规范体系尚待完善,核心技术尚需攻关,管理职责尚待明确,制约氢能基础设施发展的因素客观存在,主要归纳如下:

1.氢气制备及储运方面

氢气属于危险化学品,依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有关部门对其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等各个环节均实施安全监督管理。根据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氢能的制备、存储设施均需在产业集聚区或化工园区集中建设,但加氢站等终端设施需要靠近用户分散布局,加氢站的氢气供应需要运输解决。目前普遍采用的气态氢运输方式存在较大的瓶颈,单车最大运送能力仅为300公斤,且经济运输半径通常不超过150公里;液态氢、有机质储氢及固态储氢技术尚待突破,这些都将制约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

2.氢气价格方面

当前燃料电池氢气的终端销售价格较高,导致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燃料消耗成本高于常规燃料(按当前价格计算,长途大巴车的百公里燃料成本,氢燃料电池汽车约为柴油汽车的1.5倍),进而影响了氢能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投资建设方面

氢能基础设施投资额大,主要是加氢站设备投资相对较高,部分关键设备仍需进口。一座日加氢能力为1000公斤的加氢站,估计投资额约达1000-1500万(不含土地费),如按照商业用地实施加氢站建设,成本会更高,因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氢能基础设施社会投资的积极性。

4.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方面

由于氢燃料电池车造价较燃油车高,加上加氢站等氢能基础设施网络尚未形成,导致氢燃料电池车推广应用困难。投放市场的氢燃料汽车总量不足,又导致已建加氢站负荷过低,无法维持加氢站正常运营,抑制了企业的投资建设加氢站意愿。

5.建设用地方面

在下文规划拟建147座加氢站选址中: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A)1块、加油加气站用地(B41)23块、商业服务业用地(B)36块、非建设用地(E)5块、绿地(G)6块、村庄建设用地(H14)34块、工业用地(M)13块、居住用地(R)1块、交通设施用地(S)9块、公用设施用地(U)10块、物流仓储用地(W)1块、规划待定区4块、控规未覆盖区4块(具体见表1.1)。因此,在产业发展初期,加快加氢站网点建设,需要有相应的用地政策支持。

二、发展规划原则和目标

(一)规划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引导作用,在氢能产业发展初期,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突破发展瓶颈;与此同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不同市场主体投入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

统筹规划、动态调整。综合考虑广州市内主要交通干线、连接外部交通走廊、物流及环卫中心布局等运输线路需求,因地制宜,并适度超前制定全市氢能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确定基础设施建设选址。在规划选址范围内建设氢能基础设施,由企业自行申报,公平竞争,择优核准。对接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持续推进建设氢能基础设施,结合发展实际,进行动态调整。

科技引领、创新发展。推动先进标准规范制定、商业模式变革等多方面的创新和发展。鼓励企业进行大胆的尝试,研发并建设更加先进的制氢、超高压储氢、液态储氢、固态储氢、有机质储氢等多种形式储氢、加氢技术及项目。以科技创新解决发展中发现的问题。

安全第一、和谐发展。规划要将氢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安全性摆在首位,注重现行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对于国家和行业标准暂时覆盖不到的领域,推动制定团体标准。建立安全管理及监督机制,确保氢能基础设施生产运营的安全。

(二)规划目标

本规划基准年为2021年,为了加强政府引导及统筹,并参照《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十四五”阶段(2021-2025年)规划目标为:新建制氢站1座,累计建成制氢站3座以上;累计建成加氢站50座以上;开展1-2座制氢加氢合建站建设,1-2座储氢站(或依托制氢站、制氢加氢合建站、加氢站统筹考虑储氢)有关工作。形成3.5万公斤/天(1.3万吨/年)燃料电池用氢气制氢能力,形成不低于4.0万公斤/天加氢能力(1.5万吨/年),可以满足6000辆以上氢燃料电池车运行用氢需求。“十四五”期间加氢站年度规划目标见表2.2.1。

2026-2030年规划目标为:新建加氢站50座以上,累计建成加氢站100座以上,形成5座以上制氢加氢合建站布局,3-4座储氢站布局。形成10万公斤/天(3.6万吨/年)燃料电池用氢气制氢能力,形成10万公斤/天(3.6万吨/年)以上加氢能力,可以满足氢燃料电池车商业化运营需求。

三、规划布局

(一)总体布局

为了落实广州市“一核心、一枢纽、三基地”氢能产业布局,确保广州市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本规划以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从化、增城等区为重点,结合其余各区实际情况,进行氢能基础设施布局。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为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考虑项目实施的不确定性,本规划按照制氢加氢合建站、加氢站规划目标适当扩大布点数量,详细情况见表3.1.2至3.1.3各区分布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