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 真的要复苏了吗?|最新消息

来源:电之视角 | 2023-01-28 08:44:22 |

1月1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2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2022年,火电完成投资909亿元,同比增长28.4%,煤电的投资,又再现高潮。有种论调认为,2021年席卷中国的煤电顶牛导致的电荒,导致了重新对煤电的认识。煤电这块压舱石的重要性,在2021年、2022年的电力供应紧张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没有煤电企业忍着巨亏保供,中国的稳经济、保增长就无从谈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来源:微信公众号“电之视角” 作者:电之视角)

近期各省连续的公布煤机准建名单,标志着煤电基建进入了一轮小阳春。也有一些煤电将保持或重回巅峰的论调。其实,个人认为,这只是一次中国能源低碳化转型中的小插曲。受中国资源枷锁和环境制约的双重制约,中国的能源低碳化的方向是不容转变的。对比一下全球2022年83.18亿吨的产量和中国44亿吨的消耗量,就知道煤电发展的资源限制瓶颈了。煤炭低廉的转换成本,确实是中国电价保持相对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与其他能源比,燃烧煤,对环境的产生压力太大了。中国的发展不光要金山银山,也要给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和可以过冬的煤炭储备。

2018年以后,煤机大规模基建基本停滞了。一度以来,业内高估了核电和新能源技术进步替代煤电的速度,低估了中国逐步重工业化过程中和居民用电增加的刚性增长,压制了装机的需求,累计下来,产生了一些刚需。还有一部分需求,是能耗指标控制下“上大压小”的需求,需要利用新增高效机组,替代不规范运行的自备电厂低效机组。最后一个,是欲说还休的话题:各大投资主体内卷的需要,只要机组容量排位决定官帽子大小的问题不改变,就会让个别没有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上位者,千方百计地挖掘机组建设的潜力。毕竟新增机组的政绩是自己的,投资是国家的。

新上机组,一要解决如何计算投资回收期的问题。面对利用小时的逐年萎缩、市场化下电价的不确定性增大和煤价的不确定因素不明朗三大问题,算准一台要运行三十年,进入中国碳中和时期煤机的投资决策,是很难的。二是如何选择机型。要根据当地电网的情况和未来预期,选择机组最佳负荷率范围。三是要认清万能选手是不存在,新增煤机专长,必须在灵活性和供热中做选择题。

中国缺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导致煤电必须承担起调节性的任务。如果单看中国的煤炭储量,富煤的说法,也没有错,但与经济发展需要的能源比,煤炭的储备实际上也并不富裕。在今年公布的电力数据中,还有一个数据:火电利用小时4379小时,同比下降了65小时。这是继去年煤电利用小时反弹后,延续了十年利用小时的下降,火电逐步让渡出电量的趋势没有变。目前,煤电的电量提供者历史任务,尚未完成,又将担负起电力调节者的重任。煤电机组即将开启华丽变身。

煤电变身,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谁来变。如何解决改造的资金来源,靠贷款毕竟只能靠一时,毕竟还要考虑技改后,如何通过计提折旧回收投资的问题。回收期预计,需要进行市场模式下的利用小时和电价估算,也要寄希望于政策的持续性。第二个问题,是怎么变。变身是为了活下去,活得久一点,要么变得成本低、要么变得电价高。想要成本低,就需要走三改联动之热电联产和提效的道路。想要变得电价高,就必须适应电价政策,走三改联动之灵活性改造的道路。

作为计划模式下入职的我,深深知道计划模式的好处。对转入市场化其实也并不喜欢。但喜欢与否,都不能与趋势作战。各种产品市场化竞争中,各企业的厮杀过程中,会把蓝海干成红海。正是由于这种市场化竞争的残酷,才促进了行业的健康成长。能源改革的目的,就是用市场化机制促进竞争,提升能源企业的活力,也必然带来能源行业的企业巨变,和人员和资产的巨变。

煤机在大潮面前,没有选择的余地。

煤机人,在大潮下,也没有选择的机会。

相关阅读:

2022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公布